{Brand} 韓國品牌行銷策略

說到品牌,我覺得韓國這個國家他們的企業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,之前寫韓國食記的時候有稍微提到一點。其實,我覺得它們國家的策略非常的厲害,首先先利用,大量的影視明星與韓國戲劇,大量又精緻的戲劇,文化輸出到亞洲各國,而使的戲劇裡面的明星串紅,讓外國人開始關注韓國這個國家。

戲劇除了芭樂劇情外,還有介紹韓國傳統的文化飲食等,創造文化的價值,不儘讓韓國人更愛國家,也讓其它國家的人開始注意韓國文化。文化產業,低汙染,快速方便,利潤高。它們這樣的策略方式,其實有一點想是之前美國好萊嗚文化大量傾銷到全世界,塑造國家形象BRAND IMAGE。文化輸出帶動國內觀光風潮,讓市場擴大,另外,加速提升再地產業的國際化,以呼應國際旅客的需求。去過韓國就可以知道,他們安排再觀光地區都有介紹導引人員,讓旅客不會迷路等,貼心措施。

文化輸出的好處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幾乎任何產業,因為KOREA IMAGE 已經是代表著什麼,說明著一種印象。

由韓劇來說好了
韓劇 — 影視傳播相關企業
明星追星文化(周邊產品、創意產業、攝影、平面宣傳、電視產業)
代言影響另一個產業的利潤(如果代言行李箱、3C的家電,代言創造利潤)
觀光因此帶動,想要去韓劇的景點,帶動觀光地區的產值。
明星國際巡迴演唱會又可以代表「國家」達到觀光文化的一種渲染
韓劇裡面的置入行銷,可以帶領廠商達到行銷的目地。
文化溝通語言(補教業韓文需求) 又是一個低成本,高利潤的一種行業的發展
不管怎麼說,韓國這個政策的走向真的是走得太強太美了! 雖然,他們國家一開始都一直在模仿,但是,它們可以模仿到別人好的,再逐漸內化成自己成功的策略,其實,我們學習東西不都是先從模仿開始呢? 所以,模仿沒有什麼不好的,就怕你學沒學到,又跌的更慘。目前,韓國已經從以前那種模仿的國家,逐漸出現是屬於韓國的一種印象。

品牌
創造一個品牌,相當於就是塑造一個很有個性的人。人要吃什麼要穿什麼要住在哪裡要說的話,這些都是厲害的品牌要注意的地方。
一般品牌書介紹的大概就是先介紹CIS企業識別系統,這就是人生下來要取名字一樣的道理。
取完名字後,就要開始規畫他要穿什麼,他要怎麼長大,要吃什麼,要生活怎麼樣的環境。
產品識別(人要穿什麼,讓人印象深刻,而且可以穿10’20’30年都有一樣的印象)
環境識別(要住在哪哩,別人來他家的時候,人跟住的可以搭配得起來嗎)
廣告識別(介紹人要怎麼介紹?要傳達哪些概念想法,塑造出一樣有個性的那個人)

如果你去過韓國就知道他們多麼認真的推廣他們的國家的品牌,如化妝品牌為例。 韓劇打響了韓星,韓星代言化妝品,創造利潤。而品牌形象就先從整間店的規劃,品牌店一間間的開,主題概念強化,直營直接控管。
銷售機制,也是我覺得韓國人很強的地方!! 如果你去過首爾觀光地區,可以看到一間間相關的韓國品牌的化妝品專賣店。一般外國消費者一定會說怎麼辦我不會韓文怎麼溝通,化妝品一定要試用等,都是賣化妝品的廠商要解決的問題。
韓國人怎麼做呢? 有先訓練有素的銷售人員,專業的產品介紹中文、日文都可以,也就是說你是外國人,想買東西不用怕!完整一套的銷售機制中文版完全教授,讓你不用怕我不懂這個產品用在哪?!
贈品文化,任何廠商當你在消費的時候一定會再給妳試用品,讓你覺得你花這個錢花的好棒,又有免費贈品可以用,是多好。
化妝品的品牌一開就是開直營店,一整套,完整呈現。直營店的經營邏輯,就跟蘋果的概念有點類似,這樣不僅可以控制品牌不至於被經銷商做爛,也可以擁有大量的銷售數據,可以更分析消費者行為。直營店的租金成本高,但是相對來說卻是一個行銷很好的一種方式,選的點好,雖然店租高,但是達到無形的行銷廣告,地點好代表人潮多,人潮多,行銷品牌可以快速的累積,有人潮多少就有錢潮。

我超級佩服韓國政策規劃的人,怎麼可以想出如此棒的政策規劃。

每次去玩首爾回來就會很感傷,去過仁川機場,回到臺灣中正機場,感傷又更多了。大家加油

 

 

廣告

{Brand} 品牌議題

昨天跑去聽演講,其中一個主講者是某知名廣告商的女主管,那堂演講是在說有關品牌,依照我之前再某企業的品牌管理中心上班的心得,大概這種品牌演講千篇一律第一個就告訴大家什麼是品牌,再來就告訴你為什麼有品牌,再來就是廣告的案例分享。這就是每次再說名品牌課程的一貫過程,當然昨天的演講也都是一樣的步驟,大概就是把案例改成更新的廣告,然後,演講者就會放出他們得意的作品,最後就結束了。 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演講,聽過一次大概就可以知道他們在說什麼,但是其實品牌這個東西,多道你難以想像。並不像是演講者如此的簡單,每次聽到這類的演講,都覺得這些演講者根本都沒進步,以為每次都可以聽到不同的東西,但其實,並沒有。 但也是,拿給廣告商做品牌,它會care你的產品嘛?我懷疑,因為他們畢竟不是brand owner,他們只是幫助你去build a brand跟消費者溝通,真正的還是還是你自己的品牌,你自己的孩子是要怎樣生存再這個空間裡。

我之前待在台灣品牌公司的經驗,電子廠商的品牌商,追根究底其實只是披著代工廠裡面好像做出品牌的公司,其實還是代工廠商,腦袋沒變,只是再做形而上的東西,表面東西。真正的精髓根本沒有掌握到,只是一味的A有,我也要有的心態。 再台灣有哪些品牌做起來呢? 真正成功的品牌,走進國際到目前還活著的少之又少,那就代表了什麼呢? 主管者根本沒有把腦袋放在品牌的思考裡面,一且還是依舊按照他們傳說中,他們想法中的做法去做,而感覺應該很專業的廣告商,專業的又有多少,能夠堅持的去分析,真的把品牌做出來的又有幾個。 廣告的背後,多少只是騙人的說詞,誇張中,其實只是吸引大眾的關注,這又就代表你贏了。 但這是不對的,因為品牌代表的是,其實就是一個人,一個人他穿什麼的,他的外表,他賣什麼東西,他的生活,他的個性,要怎樣可以吸引到別人關注到你這個人。

之前一度想說可以再品牌這個領域,再研究出個什麼,唉,人生充滿的無奈,看來看去,公司品牌課程上了又上,根本沒有更專業的人再說明品牌的東西,那個品牌圈的人,根本就是鬼打牆,她說這好,別人跟著她說,這個對。 就像每次演講的案例分析,一定會放出可口可樂的廣告,去年是007, 今年就會最新的廣告案例,這樣……根本不深入,唉。

那時再做的銷售環境規劃,除了展示櫃要一致性外,人員的訓練,如何去管理賣場…等,這才是一套標準品牌管理的內容,而公司的大主管卻跟我說無法做到,我當下傻眼,如果你的消費者再買東西的時候看到周遭環境髒亂,它會作何感想,你的產品上有一層灰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要求你的經銷商去打掃,就把你的產品再那生灰塵。當消費者在網路上看到訊息覺得很棒的時候,到實體店面看到一層灰,又看到隔壁某品牌的東西一模一樣,差在品牌而已,你覺得呢??客人內心的期望就在那厚厚的灰塵那封陳了。

之前,我看的一本書要做品牌相關性,作者美國人,是品牌界大師 David Aaker。他那時說品牌要怎麼做?他說產品很重要,創新產品,讓你自己是在那個產業中的先驅者,而不是follower,因為先驅者賺取的才是那產品代表品牌而創造的利潤。而產品做出來得到迴響候,後面的品牌管理,所創造的才會是品牌的價值Brand value。iTune, iPad, iPhone是最簡單解釋這個故事,另外,可口可樂也可以說得上,百事可樂永遠也只是follower…這就是創新產品後,變成的品牌認知,近而獲得品牌價值。

品牌真的不簡單,台灣還早,真的需要努力。We should take really seriously about brand, your brand.

David Aaker再柏克萊的演講: